裕山研發理念
開放式創新模式,以技術做先鋒,用行動收戰果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
合作
Cooperate
共創與合作夥伴間的資源交流平台
市場
Market
利用外部途徑和內部途徑拓展市場
資源
Resource
結合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產生創意
利益
Benefit
降低成本效應為顧客帶來更大利益

研發使命
利用無限的創意,找出創新發明,導向『先進綠色技術』,“降低”環境污染源與浪費能源的物質,更積極創造友善環境的應用技術,最終達到節能、減碳、省工、永續的智慧技術應用新目標。
裕山技研-綠色研發/ Professional Green R&D
『綠色研發』和『實驗開發』通常側重於尋求減少環境影響和更好地管理資源顯著改進產品和工藝 ,亦能使我們的客戶能夠傳達其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同時保障質量、安全和性能。綠色研發對於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復育工程技術

水質淨化技術

循環經濟技術

空氣除臭技術

團隊成就 / Team Achievement
研發成果 / Achievements Presentation

水力空蝕(CAVITATION)土壤水洗設備
流動的液體中產生氣相的空穴–亦即極小的無液體空間「氣泡」,氣泡產生後,氣泡的黏性和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氣泡以噴氣飛機般的高速,與表面衝突,最終周圍的壓力比飽和蒸氣壓力高、周圍的液體向著氣泡的中心衝去,氣泡消失瞬間,因為在中心衝突,發生細小而強力的壓力波,引起噪音、振動。利用這個機制來破壞土壤團塊與污染物質和土壤之間的結合力來達到移除污染物的目的。

ISTD 現地熱脫附系統
現地熱脫附技術(ISTD),應用原理是通過加熱作用提升污染區域的溫度,透過改變污染物的物化性質(例如升高蒸汽壓或溶解度、粘度、降低表面張力、改變亨利係數及減小土水分配係數等等),轉移土壤中的濃度而增加氣相或者液相中污染物的濃度,透過液相抽出或土壤氣相抽提來增加污染物的去除率。
熱輻射型電熱系統 ELECTRIC RADIANT THERMAL CONDUCTIVE HEATING, ERTCH)
此系統是一種把電熱元件封閉在保護套內,通電後將電能轉換為熱能,經由套管間接地把熱量輻射給周界的環境或介質,電加熱管的內部控制系統依據內置的温度傳感器信號自動調節電加熱管輸出功率,使介質温度均勻;當電加熱管的發熱元件超温時,發熱元件的獨立的過熱保護裝置立即切斷加熱電源,避免電加熱管中的加熱物料超温引起結焦、變質、碳化,嚴重時導致電加熱管中的發熱元件燒壞,有效延長電加熱管使用壽命。

含氯有機污染物厭氧生物降解
由於受DNAPL污染場址之整治是屬於長期性的工作,因此結合加強式厭氧生物整治及基質緩釋機制乃成為現今眾多整治技術中較佳之整治方案。
緩慢釋碳基質其中成分包含大豆油(慢速分解基質)、乳酸或醣類營養素(快速分解基質)、生物可分解界面活性劑(Simple Green 及卵磷脂)以及維他命,經乳化後可達 90%以上乳化效果,且較易擴散於土壤孔隙間,並且能長時間提供微生物行厭氧還原脫氯所需之碳及營養物質。此外,並在基質中添加營養物質(胺基酸、稀有元素及維他命等),以促進微生物之生長及代謝速率。具有長時效供應現地微生物生長之營養鹽降解目標污染物,並符合綠色整治。減少二次污染。

土壤TPH污染好氧生物降解
生物復育(bioremediation)係應用天然微生物擔任分解者的角色降解或轉化有害物質使其形成低毒性或無毒產物的處理技術,是一種可持續性的降解污染方法。生物刺激法(biostimulation)則是透過添加磷、氮相關營養物質和其他調和成分至受污染的環境中,促進現地可分解污染物質的微生物生長,並在調控合適的生長環境條件下,使現地微生物數量得以逐步增長,增進污染物的降解速率。
開發的藥劑以發酵生質材料、高效複合肥料、礦物質和穩定的無機過氧化物自製生物復育營養劑。經測試結果發現,生質材料經發酵後會將纖維素轉化成更綿細疏鬆的纖維性狀,添加至土壤中可提升其通透性與導水性,並增加保水力及儲存營養分的能力;除可降低操作成本並兼顧良好的降解成效。

R&D Target
具備商品化的研發標的
緩釋型乳化釋氫基質(SRS)
具有酸鹼緩衝能力及緩釋碳源之綠色基質,處理受重質非水相溶液污染之地下水,地下微生物可進行長時間的生物性厭氧還原脫氯過程。
土壤生物營養鹽 (ADB)
整治受總石油碳氫化合物(TPH)污染的土壤,促進微生物活性以提升污染物降解之效率。
熱輻射型電熱系統(RET)
一種把電熱元件封閉在保護套內,通電後將電能轉換為熱能,經由套管間接地把熱量輻射給周界的土壤加熱,以熱能傳遞方式使得土壤持續升溫。

多級式CMS快速水洗Test
在應用空蝕技術產生空蝕現象研究發現,文氏管(Venturi tube)喉管產生空蝕之壓力條件實際遠低於水在當時溫度下所具有的飽和蒸氣壓,才足以產生空蝕現象。研究亦發現文氏管於空蝕現象產生時,加入空氣後由空蝕現象破碎空氣後可產生微米氣泡,使水中溶氧增加,另以空蝕現象破碎空氣後之微米氣泡大小10 μm~100 μm氣泡數量,計算空氣進入文氏管時所可能受到之空蝕現象衝擊數量,其結果將顯示管內水流受衝擊數可能達每秒25百萬次~25,464百萬次,研究亦發現空蝕現象生成能量將使清洗水溫提高。應用空蝕技術清洗油品污染土壤,能於不使用界面活性劑之情形下進行土壤清洗,細顆粒污染土壤清洗成效,較搓洗清洗單元,清洗粗顆粒污染土壤其清洗效果較佳,可將以往用搓洗清洗單元難以處理之中、細、極細砂清洗至土壤污染管制標準之下。多級式CMS快速水洗方式,主要為加速土壤的清洗洗效能,利用串聯方式於短時間內持續強化清洗能力的一種測試概念。

微奈米氣泡產製Test
超微細氣泡由於尺寸小,而具有水中存在時間長、質傳效率高、高界達電位及釋放出氫氧自由基等特性。以超微細氣泡為載體,依據標的污染物特性通入功能性氣體 (臭氧、氧氣或空氣),可提高懸浮固體物移除成效,其中,臭氧微氣泡具有較高界達電位,氣泡間排斥力大,可更有效避免氣泡團聚,進而增加氣泡與顆粒間相互吸引,達成提高浮除效率之目的。超微細氣泡表面帶負電荷,除了可吸附水中污染物或懸浮物以外,還可產生大量氫氧自由基 ,以降解污染物。超微細氣泡應用於污染物生物降解,主要仰賴其優異之質傳性,令空氣 (或其他氣體) 更有效被微生物利用,以提高污染物之生物降解效率。向缺氧區域或傳輸性較差之介質 打入超微氣泡,隨著氣泡內氧氣溶解至水中,可提高水中好氧微生物、浮游生物及水生動物之生物活性,加速其對於水體及底泥中污染物之生物降解。
團隊資源 / Team Resource
一站式研發作業│設計規劃、分析試驗、原型製作、功能測試
物/化分析室
屏東長治鄉
- 熱學性質分析
- 光學物理法檢測
- 光學化學法檢測
生物實驗室
屏東長治鄉
- 總菌落數
- 顯微鏡檢視
- 酵素活性分析
- 菌液培養
- PCR分析測試
設備組立實驗工廠
台中西屯區
- 工件元件製作
- 小型設備製作&組立
- 電控設備配接
- 儀控系統裝接
- 修理與改裝作業
先導試驗測試場
台中西屯區
- 整裝線組裝配接
- 先導試驗的執行
- 品管測試

元素分析儀UNICUBE

全自動菌落計數器

超微量分光光度計

ECLIPSE Ci-L plus顯微鏡

高溫管狀爐

粒徑分析儀SALD-2300

熱卡計3000
團隊資源 / Team Resource

2018年
第十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暨海峽兩岸地下水與水文地質應用研討會
- 井中低濃度含氯有機污染化合物現地即時連續深度檢測可行性研究
2019年
臺灣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年會及第十一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
- 不同井體灌注方法的藥劑流布型態差異性探討
2022年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研討會
- 探討發展中的生物降解活化藥劑應用於受TPH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成效
- 現地熱脫附處理搭配灌注植物性釋氫基質與抽出處理工法強化地下水中TCE污染去除之可行性評估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第34屆年會暨各專門學術研討會
- 以自製生物復育營養劑降解受TPH 污染土壤成效及總菌落數變化探討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期刊 Journal of Soil an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 探討現地熱輻射型電熱系統於緻密地層中加速含氯有機污染物脫附成效